欢迎访问mk体育(MKsports集团)股份公司官方网站
天气:

当前位置:mk体育(MKsports集团)股份公司 > 专题专栏 > 人力资源

院士专家简介

2021年11月08日 14:41点击: 次 作者:院士专家工作站 来源:院士专家工作站

李  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院。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长期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为高效太阳能转化体系构筑提供了科学基础,在二氧化碳转化领域,开发了双活性位点固溶体催化,实现二氧化碳高选择性转化为甲醇、烯烃、芳烃。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60余人,发表科技论文900余篇(总他引次数超过30000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0余件。曾担任多个国家学术组织的主席和国际、国内10余种期刊的编委或顾问,在重要国际会议大会邀请报告和主旨报告近百次。先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和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3项。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8所大学兼职教授。培养(包括与他人合作培养)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出站博士后30余名。


王福善,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至今担任兰州石化公司副总工程师职务,从事科研、生产技术、质量等工作。现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优秀技术专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担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方向:炼油化工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作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聚烯烃新产品开发”等多个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负责人。获得1项国家级优秀发明专利奖,二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并授权50件。


 

梁永民,博士,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至2002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化工系进行合作研究,2002年至2006年受聘中科院兰州物理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现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国家“有机化学创新群体”学术骨干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有机化学和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50多篇发表在重要的SCI刊物上。近期研究项目主要有:功能有机新材料的合成及应用、过渡金属催化下的有机合成反应方法学、清净有机合成方法学、不对称催化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995、1998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2008年两次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李贵贤,博士,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甘肃省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行业技术中心主任,甘肃省“绿色催化与过程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一流专业和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石油重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石化技术与应用》和《精细石油化工》编委,Catal. Comm.、《分子催化》和《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等特约审稿人。

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国防科工局和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申请专利16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兵器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主编中国兵器、地方政府和企业化工产业规划8个。


 

权正军,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飞天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有机药物小分子的合成和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工作。研究方向主要有杂环有机化合物合成、催化有机合成、含磷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绿色有机合成。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21562036, 21362031, 2090207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曾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都等荣誉。

 

 

 

胡斌,博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主要从事金属有机与催化的研究工作。承担中科院"东北振兴"-中压法羰基铁粉生产技术、中科院"西部之光"-高效负载型镍系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吉林省专项基金项目-百吨羰基铁产业化、企业合作项目-常压法羰基镍粉生产技术研究、企业合作项目-中压法羰基铁粉生产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代表论著《金属有机化学研究领域前言》。曾获1,2-二氯丙烷催化氧化制3-氯丙烯的催化剂,发明,2004,第1作者,专利号:ZL 02 1 40801.7;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的制备方法,发明,2003,第1作者,专利号:ZL00122359.3;粗矿镍羰基合成制备羰基镍的方法,发明,2005,第1作者,专利号:ZL02128343.5等发明专利。

 

王安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业与民用工程设计与施工专业高级工程师、退休干部。担任过甘建投副总、兰石集团副总兼出城入园新区建设现场指挥、省属国企监事会副主席等职;一直从事建设领域中的工程设计、总图规划、计划统计、工程造价、招投标、工程管理等工作;参与工程咨询、项目选址、立项、可研、初设的论证并多次担任评审专家,为省建设厅、发改委评标专家。发表的专业论文十余万字。退休后受聘于兰州新区石投集团技术总顾问。研究领域:大厚体积湿陷性黄土地基与基础的处理、优化设计,斟别悬挖桩基础、灰土挤密桩、换填复合基础的持力层优化与复合持力层形成与消除湿陷性的关系研究,强夯能级对湿陷性消除的影响力,地基承载力选定与降低工程建造直接成本的贡献等。成熟高、大、危空间技撑体系的工艺;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的锚索;土钉工艺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补充国家造价定额缺失子目。


 

张有贤,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清洁生产中心主任、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8年起兼任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总顾问。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等研究。曾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荣誉。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及国际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研究(2010CB95580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与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兰州市2013~2025年城市节约用水规划等科研项目。编写完成甘肃省“十二五”冶金有色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甘肃省“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获取一种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及利用的方法,专利号:ZL200610041752.8;一种在乳状液体系中制备纳米镍粉的方法,专利号:ZL200610070831.1等10余项授权专利。


余涛,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资委青年岗位能手、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获得者,煤化工产品领域的技术领军人。

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化工工艺及系统专业工程设计和优化、项目管理、新技术开发等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十多套大中型煤化工装置工程设计和研发工作,所建装置的技术水平均达到同期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及尿素、煤制合成气等产品工艺技术研究中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建立了煤气化反应模型、变换装置提氨工艺模型、低温甲醇洗脱除酸性气体工艺流程模型、克劳斯硫回收反应模型、甲醇合成工艺流程模型等,为国内首套大型国产化百万吨级煤制甲醇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业主和华陆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姜锦,高级工程师。现任mk体育(MKsports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在金川集团化工厂工作27年主要从事氯碱化工的技术和生产管理,是4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一期、二期)项目负责人、化工厂副总工程师、化工新材料公司副总工程师、PVC事业部主任; 2018年5月以来,是石投集团承建化工园区供汽供热(一期)、污水处理(一期)、液态阳光、专精特新专用厂房(A区)等16个基础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50亿元项目的总负责人;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有很强的科研管理、生产管理和大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


 

王集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低碳烯烃、芳烃等研究,在二氧化碳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催化加氢制甲醇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开发了一种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为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开辟了新途径。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完成了全球首套“液态太阳燃料合成: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被评为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国际能源署将该技术列入2020年度工作报告。已在Science Advances、Joule等期刊发表论文14篇,申报国内专利14件(其中授权4件),国际PCT专利2件,主持包括中国科学院先导A子课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先后获得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国际催化青年科学家奖,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大连市“科技之星”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担任《中国催化学报》青年编委。受邀请参加国家科技部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写专家组及“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选择”香山会议。